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能杀菌,但是肯定不能杀虫,我们发现养殖户有时候存在随便使用杀虫剂的情况。实际养殖生产中,泼洒杀虫剂常见的情形:一是例行杀虫,依据池塘养殖病害防治要求,坚持定期消毒杀菌外,还有定期杀虫,贯彻“有虫杀虫,没虫预防”的方针。定期消毒杀菌与定期杀虫这两项措施一般交替实施。二是通过显微镜检出寄生虫后,泼洒杀虫剂。渔药店的“渔医”或渔药厂业务员用显微镜镜检鱼体样品时,不 论寄生虫数量多少,只要观察到寄生虫的出现,就会说服养殖户施用杀虫剂。施用杀虫剂还有一种常见情形,就是专门为了杀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1,滥施杀虫剂严重破坏池塘的天然生产力
近几年来,养殖池塘出现过多的浮游动物是不争的事实,清晨或傍晚无风时,经常会出现成团成群的轮虫或枝角类。而这恰恰是呼吸(或腐生)食物链(网)及光合食物链(网)产生旺盛天然生产力的表现,由于大量投喂饲料,养殖水体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衍生的微生物及其腐生食物链(网)各个链节的生物量是巨大的。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增加放养滤食浮游动物鱼类的比例、规格,加大滤食性鱼类的摄食量,将巨大的天然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价值。可是,实际生产中,往往误认为这些浮游动物大量耗氧造成池塘缺氧,所以频繁地施用杀虫剂杀灭浮游动物。其实活着的浮游动物呼吸耗氧占比很小,若将它们用杀虫剂杀死,已死的这些浮游动物也不会从水中蒸发出来,死的浮游动物在水中腐烂分解会更耗氧。
2,滥施杀虫剂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防控虫害体系
诸如上述频繁滥施杀虫剂,首要问题就是严重破坏池塘的天然生产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对水产养殖动物自身的伤害都是非常巨大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应该是物质循环与生物转化协调顺畅的一个系统,生物转化是顺着食物链(网)进行的,每 一链节的生物都是以前一链节生物为食,它自身被后一链节生物所食用… 比如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多是以藻类、细菌为食,滥施杀虫剂导致这一链节缺失,会使藻类增殖迅猛,引起藻类水华、倒藻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另外,施用杀虫剂杀灭浮游动物,还会破坏自然的生态防控虫害体系。池中浮游动物常常是寄生虫(纤毛虫) 或寄生虫幼虫的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缺失,就是这些寄生虫的“天敌”消失了,因而破坏了生物防控寄生虫病害的生态体系。